对话•研途榜样 | 刘志旗:笃志毅行,做科研的跋涉者 发布日期:2023-12-21 浏览次数:1873 |
平凡铸就伟大
榜样就在身边
他们是潜心技术研究的科研人
他们是耕耘项目一线的工程师
设计责任重大 须一丝不苟
技术日新月异 须用心钻研
这是他们矢志奋斗的写照
让我们共同走进
2023属于他们的独家记忆
人物名片
刘志旗:江苏中设集团交通规划专业总工程师、研发部主任。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九三学社社员,高级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东南大学、河海大学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2020年江苏省科技咨询协会咨询英才,2021年无锡市优秀科技工作者,2022年江苏中设集团首届飞凤奖银奖获得者。
访谈时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交通运输行业也面临着挑战和机遇。目前正是“十四五”交通规划建设的攻坚阶段,也是交通运输面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转型阶段,惟有创新才能应对挑战并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集团研发部主任,我们今天采访刘志旗总工,请他来谈一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工作。
问1:您的研究领域主要是交通运输方面,可否介绍一下您近年完成的主要科研成果?
答:近年的科研成果主要包括《干线公路市政化改造关键技术应用》、《中央型铁路综合客运枢纽交通组织及规划设计研究与应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创新发展路径研究》、《锡澄宜一体化发展机制与路径之区域交通一体化专题研究》、《无锡市太湖湾科创带交通发展策略及实施路径研究》等,其中《无锡市太湖湾科创带交通发展策略及实施路径研究》获得无锡市城市科学研究会优秀课题一等奖,太湖湾科创带是无锡市“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头号工程”,课题研究突破传统思路和框架,对科创空间的核心内涵进行了挖掘,重点围绕“人”的需求和“产业”的发展诉求,研究探索了科创空间组织模式下适合的交通发展战略及交通支撑体系。研究成果可有效指导太湖湾科创带交通体系的发展建设,进一步提升无锡区域辐射力和影响力,为无锡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问2:您取得的成果如此丰硕,可否介绍一下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方向?
答:目前我们正在研究《长三角高强度开发区域超级高速公路改建关键技术》,课题立足于解决现状主要城市间的交通拥堵问题,尤其是长三角高强度开发区域,交通需求旺盛、通道容量不足、用地资源受限、建设财政压力大等问题突出。我们试图以沪宁高速江苏段改造为依托工程,探索研究超级高速公路工程改造关键技术,包括功能对象、建设模式、交通组织、建设标准、智慧建设等,旨在为未来超级高速公路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问3:请介绍一下您的求学及工作经历,并给进入交通运输领域的新人提些建议?
答:本人2005年从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即加入江苏中设集团,一直从事交通运输领域的工作,虽然过程中有苦有乐,但每当解决一个难题,或是完成了一个成果获得认可的时候,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现在已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种习惯和兴趣。进入交通运输研究领域需要具备一定的学术背景、实践经验和研究能力。年轻人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参与研究项目、阅读相关文献、学习研究方法和技术、寻求导师的指导以及建立合作关系等方式,逐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如此可为进入交通运输研究领域打下较好的基础。
问4:机动化发展迅速,交通问题日益突出,您觉得未来的解决方向主要有哪些?
答:未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括政策、技术、基础设施和公众意识等多个方面的手段,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一是优化城市规划: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例如,优化用地和产业布局,尽量实现区内职住平衡,减少交通出行等;二是推广智能化交通系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比如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实现智能停车等;三是发展绿色交通:鼓励引导使用公共交通、慢行交通、清洁能源车辆、发展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等,减少交通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四是鼓励共享出行:通过共享出行方式,减少车辆的数量,提高车辆的利用率;五是改善城市道路网络:优化城市道路网络布局,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拥堵;六是强化法律法规:制定严格的交通法规和标准,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规范交通行为。
总之,未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打造绿色、智能、安全、便捷的交通出行环境。
尾语
榜样引领 并肩同行
这一年
我们都是主角
用写满拼搏和奋进的注脚
背负责任 肩扛期待
时光无言
却见证所有初心
前路未远 步履不停
徜徉在科研的旅途中
全力奔赴下一个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