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简称:中设股份
股票代码:002883

技术探讨 | 公共空间视角下的桥梁实践

发布日期:2024-11-25      浏览次数:556

        桥梁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交通连接、提升城市形象等关键作用。在传统的模式下,其设计与建造较多聚焦于结构安全,兼顾美学需求,却忽视了与城市公共空间深层次的融合。

        江苏中设集团在长期实践中,致力于建立跨学科合作、全专业协调的操作模式,将桥梁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把交通功能整合为一体,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在不同的项目中,根据桥梁所在地区特征,因地制宜地采取提升城市片区活力、完善生态功能、塑造文化地标等策略。


         一、活力之桥——徐州鼓楼区故黄河人行桥

        项目位于徐州市鼓楼区商业步行街核心地块。设计团队从跨河桥梁的具体建造需求出发,整理研究该片区发展脉络,摸排整体业态特征,系统分析场地内外动线走向与交通需求,进而将研究范围扩大为整个鼓楼步行街区,提出一套城市设计尺度下的整合策略。

        1、激活消极区域

        将停车场地块改造为首层带有商业功能的停车楼,以缓解商业核心区停车位的供需矛盾,并利用地形高差架设人行天桥,跨越城市主干道,与跨河桥梁直接贯通。同时,为牌楼市场引入新型业态,提升人气。




        2、打造立体步行系统

        基于防洪要求,故黄河沿岸最高点为39.7m,高于步行街区的33.1m,严重制约了滨水区域的步行可达性。研究方案顺应场地整体高程走向,将沿途二层业态与主干道过街天桥共同纳入到空中步行系统中,将商业街区人流通过跨河步行桥引到故黄河北岸。




        3、塑造地标形象

        跨河廊桥在风格上力求与周边风貌区保持和谐,有效地控制檐口高度,结合桥头公园,形成宜人的步行尺度,打造为充满商业活力和区域标志性形象的公共空间。




        二、生态之桥——德阳天府旌城石亭江桥梁集群

        本项目主要包含跨石亭江桥梁集群的设计,共7座桥址,包含1座人行桥、5座车行桥、1座水闸桥,以促进石亭江及滨河空间的交通、景观及游赏功能的提升改善,呼应城市风貌及周边环境,同时为两岸注入新的空间活力。

        概念方案以“山水德阳、诗画旌城”为理念,针对不同桥梁的通行功能需求与自身结构特征,从传统山水意境中提炼出“石、云、舟、鸟、山、水、阁”的设计元素,对应七座桥梁,将之打造为“烟波云海、清溪浣石、江心碧浪、河畔轻舟、石亭沙鸥、重峦叠翠、仙居琼阁”等七大景观节点。





        以“清溪浣石”为例。此桥为人行桥,设计力求将跨河桥梁从传统的线性通行空间,转化为具有丰富空间体验的面域场所。在路径设计上,模拟水流冲刷溪石的自然形态,形成灵活有机的主桥线型,打造曲径通幽的步行体验,并沿途设置若干休闲平台,增强趣味性。置身桥上,公园美景尽收眼底,桥具有观景平台的作用;从公园看此桥,桥也成为了公园重要的景观节点。




        三、文化之桥——无锡音乐厅观星桥

        作为无锡交响音乐厅的配套项目,观星桥起到串联公共空间,提升环境品质,激发片区文化活力的的重要职能。集团充分发挥市政工程方面的优势,着力打造精品工程。本项目由集团第二交通设计有限公司、规划研究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设计。




        在观星桥的设计中,呈现了以下几个思路:

        首先,塑造多源活力的空间尺度。桥梁的设计充分考虑同河道的走向与宽度的协调关系,使得河两岸均可获得极佳的视觉效果,并为水秀表演、河岸户外休闲等活动预留了充足的空间。




        其次,打造立体漫游动线。作为翡翠河岸重要的滨水空间组成部分,观星桥的设置为河岸步行者提供了多重向度的漫游动线。除滨水两岸的亲水步道外,桥梁动线的设计也将城市道路的人群吸引至音乐厅组团内部。面对复杂的场地竖向现状,设计有效处理了不同标高之间的关系,通过台阶、坡道等基本元素的组织,形成了河岸漫步、桥上观景、屋面休闲等多重体验场所。

        最后,塑造与环境共生的桥梁美学。桥梁主体平面采用流畅的线形,与滨水景观浑然一体。屋顶起伏的轮廓顺应了园路的走向,并与对岸音乐厅形成呼应。面向河流一侧通透的超白玻璃,让建筑消隐在环境之中,并最大化将滨水景观纳入建筑内部。材料方面,铝板与玻璃的结合营造出现代简约的意象。

 

        四、结语

        随着精细化城市建设进程的开展,城市公共空间的组织形式也朝着立体化与综合化的趋势演变。以桥梁为代表的市政基础设施,其功能也从简单的通行转变为具有地标展示、休闲游憩、文化彰显等复合型功能;而在过去若干年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所建设的桥梁,也面临桥梁的更新与提升,因此要重新思考桥的定位、形象、通行方式等现实需求。无论是桥梁的新建还是更新,桥的设计都要充分考虑城市居民的使用,考虑打城市的现实需求,使之能更积极的融入到城市的公共空间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