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精品工程,设计一流作品 ——交通设计研究院组织项目设计回访及参观学习活动实录 发布日期:2018-08-24 浏览次数:2795 |
天蒸地煮,出梅入伏。连日36度左右的高温晴热天气,着实让我们感受了一把伏天的威力。然而,即使在如此高温酷暑天仍然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惧暑热,任骄阳炙烤,活跃在工程现场参观学习,边走边看,努力学习,深入实践。
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中设股份交通设计研究院人!
8月3日至4日,天高云淡,风和日丽。中设股份交通设计研究院组织开展了以“设计项目回头看,交通团队向前赶”为主题的项目设计回访及参观学习活动,利用两天的时间热情高涨地参观了由本院设计完成并已建成通车的临海高等级公路(G238)和在建的新泾路施工现场。本次活动由交通设计研究院院长陈峻亲自带队,全员共同参与,旨在提振团队精神,提升专业水平。
本次活动路经通州、海门、如东、张家港等地,由项目负责人沿途讲述亲身经历的设计体验、项目建设过程、经验教训以及注意事项等。大家边走、边学习、边总结,受益匪浅。本次现场实践活动对交通设计院新人提高专业认知有很大的帮助。下面,让我们一起分享他们本次活动的体会和精彩场面吧……一、总结设计经验
经验来自实践,成果凝聚智慧。及时、充分地进行项目设计总结历来是交通院人的工作作风。“不总结何以有提升”?陈峻院长总是这样对大家讲。在本次活动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对临海高等级公路、新泾路设计的全过程以及施工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讲解。这些在实践中获得的珍贵经验对设计人员培养设计的前瞻性意识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质量是设计的生命线,“科技创新、质量第一,诚实守信,服务至上”的中设股份十六字质量方针已牢牢铭刻在交通院人心中。大家总结,设计要在符合规范要求的同时,还要经得起来自各方面的考证,我们不仅要经得起道路建设者、使用者以及专家们的考量,更要经得起时间的验证。张炜副院长指出,“工程质量实行终生负责制,所以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时要严格自校;复核人员、项目负责人、总工均需按照标准层层把关,切实对质量负责”。在新泾路施工现场参观时,项目负责人再三强调,细节决定成败,只有细致入微,才能做好庞大的建设工程。
三、创新设计方法
新时代、新观念、新作为、新方法。本次活动中,大家一致认为,技术创新有二个层面的意义:一是趋于更好地服务于使用者。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道路设计有能力实现对传统设计的突破,逐步向更加人性、环保、绿色、低碳方向发展。二是因地制宜,盘活资源,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朱纯海总工指出,“在设计实际过程中会受到地理条件、资源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如何打好“限制牌”是关键”。在临海高等级公路的设计过程中发现,当地粉土作为路基填料不能满足设计规范中的强度要求,而从外地运输则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对此,项目组权衡利弊,大胆尝试,决定对当地粉土进行优化,经过大量研究和实验,终于找到了使粉土具有足够强度的方法,这一举措使项目的土源问题得到解决,使项目造价大大降低,相关技术也获得了专利,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
四、提高品牌意识
“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是中设股份人的目标与追求。陈峻院长指出,设计质量和服务理念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交通院每位同仁都要树立、提升中设股份的品牌意识,用最高的质量赢得业主的青睐,用一流的服务解决业主的问题,让中设股份成为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的优秀设计咨询企业,让交通院成为被集团公司认可的优秀事业部。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期两天的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大家意犹未尽,希望公司、部门多组织这样的学习实践活动,让专业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将交通院打造为有实力、有干劲,有目标的优质团队。大家表示, 千里之行,始终足下,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同心协力,努力赶超,确保完成年度目标,呈献最优设计成果,并朝着中设梦,交通梦而去。
未来正要延续,路在脚下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