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微更新专题(三):以专业和用心守护一座城的故事与美好 发布日期:2022-09-30 浏览次数:2846 |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在追求发展规模和速度的同时,也将视角转向内部,纷纷探寻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在承继历史、集约资源的基础上,优化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治理、提升城市品质。以片区、街道甚至社区为单元实施的城市微更新,给出了内外兼修、质效并举的答案。
城市微更新,既是基于城市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整合理念上的空间改造,也指向文化传承和居民生活方式的重塑。这种对城市公共空间 “小而精、小而美”的改造,不仅仅要做到对道路、建筑、绿化、便民设施等城市肌理和街区空间结构物质层面上的保护、修复与发展,更要实现对城市历史、地域文化、风俗风貌的发掘、展现和利用。
多年来,江苏中设集团依托自身综合设计咨询服务能力和市场资源,着力积蓄城市空间设计方面的优势,通过集团下属城市规划、建筑、市政、景观等多专业院/事业部的协作融合,不断输出城市微更新方案,让善于发现的双眼和感受丰富的灵魂乘着专业之翼,守护城市每一个角落的故事与美好。
案例展示(三):第八届紫金奖·建筑与环境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流动绿肺”——城市再生下的碳转化策略》
本次设计研究场地位于无锡梁溪区的清名桥历史街区南部。该场地受到历史以及政策等因素限制,无法设置可净化城市空气的植被,极小的公共空间也无法满足日常的生活需求。如何利用城区河道中的“废品”蓝藻,使缺少植被的老城区提升空气质量,成为本次方案主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设计方案以蓝藻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作为重要切入点,构架出模块化可变场景的共享空间体系,将蓝藻变废为宝的同时,还将社区所缺失的功能重新赋予场地,使“绿色的肺泡”在旧城中流动,形成城市最亮丽的一抹清绿。
方案亮点:
1、可以在不同的模块化空间场地中,根据不同适用人群对应不同场地的需求,也可通过设置不同特色的室内家具设施,形成丰富且不同场景的居民街区生活共享空间,例如工业区模块、滨水收集区模块、宅间模块等;
2、独立的顶部中央排气系统与蓝藻收集传导系统也可实现最先进与科学的空气净化功能;
3、居民可利用步行、公交、自行车等绿色出行凭据,进入该设施内兑换绿色能源优惠,让低碳生活、自然保护的进一步深入居民生活日常,并产生良性联动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