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江苏中设发挥综合设计规划优势,助跑园区经济(七) 发布日期:2022-11-11 浏览次数:2750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产业园区作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载体,再迎发展新机遇,同时也对园区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江苏中设集团依托自身综合性的资源支持优势,遵循和谐、协调的产城融合观,进行高品质的产城一体单元的规划设计,形成功能完备、布局有序、协同配套的涵括生产、生活、研发、商服、生态等功能在内的产城一体单元体系,以适应城市、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大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打造创新型产城融合新城区。
据统计,我国近5年产业园区的开发数量翻倍,收入规模增长了2.7倍,工业园区数量目前已经达到25000个,产业园区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转型、产业聚集、现代化和创新发展的关键角色。其中,产城融合既实现了新城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又可依托园区经济模式发展产业集群,建设以高端化、高效化为支撑的开发区,夯实产城经济的硬件配套基础,从而被认为是加快实现产业集中区向产业社区提升、向城市功能区嬗变,形成功能配置完善、支撑效应明显的园区集群的重要发展趋势。
特别是在规划设计阶段,江苏中设着力于科学制定城镇产城融合规划,强调产业园区和城区的空间布局优化、社会文化建设、社区转型、生态建设、绿色交通、绿色市政和智慧发展等要素协同和协调发展的理念融入和基因植入。以规划设计先行,从源头上加强基础设施条件建设,促进产业园区与城市对接;延伸城市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产业园区配套服务,使产业园区由单纯的生产区向功能齐备的城市新区转型,拓展城市空间。
案例展示
(七)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锡徐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
项目背景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不断改革发展,具备了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总体框架,形成了良性循环的软硬投资环境,吸引了多地区企业的投资。园区地理交通条件优越,交通形式多样,四通八达,道路宽敞平坦,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完备。
项目内容
项目拟建于徐州市经开区锡徐工业园内,沈大路以南,东升路以东,支五路以北,支七路以西,地理位置优越,总体交通便捷。可规划用地面积67753.49㎡,合约101.6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标准厂房、综合办公楼、研发中心及其它辅助用房。规整的布局、明确的分区、现代风格的建筑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项目创新亮点
在双碳目标下,产业发展加速向低碳、绿色、智慧方向转型。
首先,海绵城市在产业园区内的应用。“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在需要时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再利用造福人类。
其次,通过需求减量、超高能效、能源代替来实现建筑碳中和,充分利用屋顶及幕墙,达到太阳能建筑光伏一体化的效果。
再者,加入BIM技术,在设计阶段可协同设计,减少缺漏碰缺等设计缺陷;在施工阶段,各个管理岗位、工序、工种可协同工作,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最后,加入了智慧化管理系统,从全局管理,到数据应用,再到平台维护,实现全方位、多层次、高效互动的管理。
项目意义
在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的同时,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立志打造一座以“专精特新”和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企业为主,同时兼附高新技术企业总部、研发、孵化等功能的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因此,产业示范园的建设,不仅增加城市多元化特质,更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区域人口就业,成为城市新名片、产城新标地、科技新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