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简称:中设股份
股票代码:002883

对话•研途榜样 | 施霄飞:致知力行,做科研的攀登者

发布日期:2024-01-04      浏览次数:1589


平凡铸就伟大

榜样就在身边

他们是潜心技术研究的科研人

他们是耕耘项目一线的工程师

设计责任重大 须一丝不苟

技术日新月异 须用心钻研

这是他们矢志奋斗的写照

让我们共同走进

2023属于他们的独家记忆


人物名片


       施霄飞: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2008年加入江苏中设集团,现担任江苏中设集团第壹交通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设计一所所长,主要从事桥梁隧道的设计、研究工作。



访谈时刻 

为响应集团创新发展、砥砺奋进的号召,施霄飞高工结合工程实践进行提炼总结,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发表了《堰筑湖底隧道围护结构选型分析——以竺山湖隧道为例》、《超长多跨连续高架桥抗震性能研究》、《澄江大桥主桥结构总体设计》等多篇论文,获得了《一种双排桩基坑支护颗粒流数值模拟方法》、《湖底隧道软弱土层中基坑开挖支护结构》、《一种变截面流线形钢箱梁结构》等多项专利,完成了《低环境影响超长无缝高架桥梁结构体系研究》、《市政道路隧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等多项科研。我们今天采访施霄飞高工,由他来谈谈自己的科研所思所得。



      小   编:我们知道您一直从事桥梁设计与科研工作并取得了诸多科研成果,请问您取得的科研成果在哪些方面得以应用?

      施霄飞:科研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运用到设计中,来解决实际问题,科研技术的进步,不仅推动了设计的发展,也使得设计中出现越来越多科研成果的运用,所以,科研与设计是相互促进的。比如我们公司设计的竺山湖隧道,基坑深度深、主体结构复杂,围护结构的设计方案采用双排桩支护。依托该项目,基于颗粒流建立双排桩基坑开挖数值仿真模型,研究了双排桩不同设计参数对支护效果的影响,从理论上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同时也取得了发明专利《一种双排桩基坑支护颗粒流数值模拟方法》。


  


      小   编:有人说科研工作是枯燥乏味的,请问您是如何保持对科研工作的热情?

      施霄飞:我觉得科研是充满挑战的,从解决一系列复杂而有意义的问题中,我可以获得无穷的乐趣。有了科研的热情,才有驱动力,才能够主动积极的思考并解决问题。当科研工作中遇到棘手问题时,我会反复思考如何来解决难题,白天走在路上会想科研,晚上躺在床上也会想科研,当突然获得灵感时,我会马上把它记录下来,并朝这个方向探索问题的解决办法。




      小   编:在科研路上,对您帮助最大的人是谁?

      施霄飞:科研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团队的协作,才能取得成果。在科研路上,首先我的领导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帮我选择了科研的方向,给予我无私的指导,并一直鼓励我积极向上、勇往直前;其次,我的团队也给了我很大的支持,我们一起写报告,一起做实验,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互相支持是我们前行最大的动力;最后,科研需要时间和精力,所以我陪伴家人的时间不多,但是他们一直默默支持着我的工作,和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是我最坚强的后盾。


      小   编:我看您主持了一项省交通厅科研项目《低环境影响超长无缝高架桥梁结构体系研究》并取得了很多有成果,可否简单介绍一下这项科研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施霄飞:随着城市建设水平的发展,“绿色交通”的呼声越来越高,城市居民和周边企业对穿越城区的公路高架桥运营期性能提出了新的低环境影响要求。目前国内非常缺乏低环境影响体系上的研究,设计上也缺少相应的理论支撑和参考资料。课题“低环境影响超长无缝高架桥梁结构体系研究”,主要从高架桥体系适应性、施工方案、抗震性能和附属设施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此类桥梁的后期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推进我国公路高架桥低环境影响体系的研究和建设,促使公路高架桥成为“绿色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尾语


榜样引领 并肩同行

这一年

我们都是主角

用写满拼搏和奋进的注脚

背负责任 肩扛期待

时光无言

却见证所有初心

前路未远 步履不停

徜徉在科研的旅途中

全力奔赴下一个高地